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带动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提高数控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11-06-17 00:00:00

一、数控技能大赛情况简介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为国家一类竞赛,被称为数控技术的奥林匹克。从200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行一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委主办,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具体承办。各省市在同年举行选拔赛,省级赛区优胜者按照分配名额参加全国决赛,决赛由全国组委会组织。比赛包括理论、软件和实操三个方面,全面检验选手的理论基础、软件应用、实际操作技能和对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情况。在全国决赛中成绩优异的选手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或全国技术能手,在省级比赛中成绩优异的选手被授予省技术状元或省技术能手,同时晋升高级技师或技师。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数控大赛全国决赛实操试题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考核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重,每一阶段的技术难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谓“由简到难、日臻完善”。

第一阶段(2004年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实操试题侧重基础层面技术和技能,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工作量,重点考核加工过程中快速的装夹和找正,优质刀具的应用,切削参数选择,加工程序编制及子程序、宏程序的应用等。

第一届实操试题

第二阶段(2006年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实操试题侧重工艺方法,重点考核试件加工精度和配合精度,其难度加大,考核的重点已从单一的试件加工技术发展到零部件整体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加工工艺的优化、夹具的正确使用、切削参数优化、配合部件加工技巧和零部件加工的完整性等等。

第二届实操试题

第三阶段(2008年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实操试题侧重复杂零部件工艺和加工技术,强调部件化和功能化,零部件典型部位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是考核重点,实操试题零件特征明显,试题造型新奇,功能动作新颖。加工中心四轴编程和加工技术,试题突出多工序、多部位加工,特种加工方法及装饰效果,开拓了选手视野。

第三届实操试题

第四阶段(2010年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随着数控技术快速发展,多轴加工和复合加工已成为主流技术,本届大赛的实操试题注重传播先进的制造理念,包括现代的工艺技术,多样化的编程手段,熟练、快捷的操作技能。

第四届实操试题

历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实操试题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数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坚持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培养数控类高技能人才服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数控大赛的发展走向与行业、企业的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发展紧密结合,对数控类专业的发展和数控专门人才的培养起引领作用。

二、数控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数控工程学院目前开设有: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四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专业2003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重点建设专业。

数控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7人,兼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3人,分别归属于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CAD/CAM、数控维修和数控实训等5个教研室。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是省级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同时也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数控师资培训基地”,目前拥有各类数控机床67台、设备总值达到1800万元。2007年,数控技术实训教学团队被确定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来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教学队伍。

数控工程学院目前共有43个班级,1800名学生通过数控工艺员、Pro/E、数控车、数控铣等考证培训,96%的毕业生取得中级工资格证书。近三年来,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数控工程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对外辐射,为学院赢得荣誉。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承担陕西省队的组织、集训和指导任务。成功举办了陕西省中职骨干师资数控技术培训班8期,共培训教师300名。2010顺利完成教育部“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师资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37人。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1.招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外部生源大幅减少,考生对专业选择强烈,内部我们对专业宣传、包装不足。同时,兄弟职业院校无论条件如何,都在一哄而上办数控类专业,客观上造成生源分流,同时造成就业不良竞争。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待进一步充实,理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加强。由于本科生无法引进,研究生达不到技能操作要求,数控实训教师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状。

3.实验实训条件亟待改善。随着行业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控专门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对工程软件使用、自动编程、高速高精度加工工艺和复合加工机床操作能力的要求提高,现有的设备条件越来越难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为使各专业协调均衡发展,机电一体化、数维、CAD专业实验室有待进一步加强。

4.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取得明鲜成效。

5.二级学院管理水平需要提高。随着学院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要加强制度建设,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教研室管理和教学督导,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以陕西及西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数控及自动化分会的智力优势,主动适应陕西装备制造业结构升级需要,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为引领,以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带动数控专业(群)建设和发展,提高数控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数控大赛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比赛项目和内容要求,结合大赛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补充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满足比赛和教学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参照数控大赛要求优化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拟订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共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共同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联合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创新管理办法与方式,建立科学、规范、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研室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奖惩措施。提高数控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建成西北地区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和国家级高职高专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办好校内数控技能大赛

从2006年开始,数控学院联合教务处、学生处、继续教育中心等部门,每年举行一届数控技能竞赛。竞赛设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Pro/E、数控工艺员等5个项目。各项目均分宣传报名、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各项目均设一、二、三等奖,部分项目设优秀奖。每年参赛学生近千人,获奖者近百人。

学院数控技能竞赛按照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比赛技术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参赛选手是来自数控、机械、材料等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凸显了参赛学生的广泛性。通过技能竞赛的举办,充分展示我院大学生数控技能人才的风采,检验我院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学技能、比技术的积极性,极大地鼓励广大学生走技能成才的道路,营造出尊重技能、尊重劳动、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

2.组队参加全国大赛和省内大赛

密切跟踪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时了解比赛技术和设备状况,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对经过校内比赛选拔的优秀选手,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实施安排,进行培训——选拔——培训——选拔——强化训练,根据理论、软件、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等确定最后参赛选手。在整个训练和选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淘汰机制,确保选拔质量。设备满足不了培训要求时,及时联系相关院校和企业,完成培训任务。2006年以来,参赛选手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获奖的级别和名次极大提高。

3.承办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

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由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办公室、省总工会、省机械工业协会等7个厅局主办,省人社厅委托我院承办赛事。

数控学院组织专门班子,对举办过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赛的三所院校和参与大赛的省内资深专家进行走访调研。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学院召开专门会议,制订大赛准备工作计划,各部门分工协作;根据大赛要求和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现状,制订选拔赛经费预算;聘请专家,组建专家组,制订竞赛方案,进行理论、软件、实操命题工作;联系协办单位7家协办单位;制订竞赛技术文件,召开启动会;制订竞赛组织机构和仲裁委员会文件;建成大赛官方网站;做好大赛赛务安排,编印大赛竞赛指南,安排监考人员及监考人员培训等事宜。对实操考试现场进行设备调整,购置新设备,对所有比赛设备进行检修,积极联系新进设备的到货和安装调试,按照比赛需要增添工具、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进行比赛现场的环境美化。准备大赛开幕式准备等。

 

4.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根据数控大赛的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比赛项目和内容要求,结合大赛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时补充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满足比赛和教学要求。根据按照“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总体建设思路,通过新建、扩建、改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设备先进、内涵丰富、配套完整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同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统筹安排学生的教学与生产性实训。进一步完善内涵丰富、能实行“集中顶岗”和“订单式”培养的新型校外实训基地。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充实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思路,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岗位需要,广纳人才,大胆使用,加强培训,以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重点,通过国内外培训和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来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控技能大赛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召开大会动员青年教师作为参赛选手参加比赛,与学生一起训练,共同提高,经过大赛的历练促进快速成长。聘请企业及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工程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等办法加强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提供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或专题培训的机会,了解国内外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鼓励理论课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锻炼,实践课老师出国或到高校进修。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双师”教学团队。

6.加强专业(群)建设

在数控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明晰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现实善,明确专业设置的定位和发展趋向,加强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以省级重点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数控学院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发展。逐步构建起省级、院级重点专业的协调发展的合理结构布局。依托装备制造业背景,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做精数控技术专业,提升数维专业,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积极改造和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深入与本专业有密切关系的宝鸡机床有限公司、秦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调研。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完善“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能力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和能力训练体系。根据企业调研和研讨,明确就业岗位工作范围和典型工作任务,明析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重新划分课程边界、重构课程体系,针对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工作核心课程。

六、近几年的建设成效

通过参加连续四届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形成以比赛促教学的良性机制,提高教师的水平,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促进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改善教学手段和设备,同时通过竞赛积累丰富的先进实践教学案例和素材。教师水平提高,教学手段和设备的改善,实践教学案例积累,极大提升了数控类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1.大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学院就业洽谈会上,凡参加学院及省上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名次的同学,被用人单位抢先录用。经过实际调查,这些同学大部分受到了单位的重用。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的王晓敏同学,被台资企业商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录用,从事数控机床销售、调试及人员培训等工作,受到了单位的好评。何鹏刚同学,被美国独资企业普美航空公司录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数控设备的操作及维修技术,被提拔为设备部部长助理,主要负责数控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工作。2008年大赛获奖选手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被安排操作大型高精数控设备。参加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13人获奖选手分别被中国二重、法士特、中色科技、宝鸡桥梁、西安工程大学实训中心等单位录用。

 

2.大赛促进教学队伍的建设

通过大赛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以专家教授为龙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实现两个根本性突破:一是在培养和造就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人才上有新突破;二是调整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从企业聘请更多的兼职教师,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上有新突破。通过选派5名教师出国培训、2名教师赴香港培训、30余名教师国内培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突出。吴勤保教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卢文澈、南欢、苏宏志等三位副教授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张飞鹏、刘艳申等6名教师在学院青年教师论坛、课件大赛中获奖。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承担科研项目10顶、主编参编教材8本、发表论文50多篇。承担对外技术服务和企业职工培训等任务。

 

3.大赛加快实训基地硬件建设

通过参加和承办数控技能大赛争取省教育厅和学院支持,进一步加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投入,增加设备台套数、提升设备配置水平,实现主流数控系统全覆盖。2008年投入80多万元建成数控仿真实验室。2009年,投入40多万元购买UG和MASTERCAM软件,北京斐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赠送价值6万元的VNUC仿真软件。2010年,省教育厅职成处投入中职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学院配套20.3万元购置6台数控车床和1台五轴高速铣床;学院投入138万购置VERICUT数控仿真软件、数控加工刀具和进行CAXA制造工程师200软件的升级扩点、新购两台四轴联动加工中心;利用学院示范院校建设专项资金66.6万元,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4台、三轴数控电火花成型机1台和激光切割机1台;学院校办工厂向60年校庆献礼,捐赠价值40万元数控高速端面外圆磨床1台。目前实训场地、设备数量、技术含量、训练手段、开放程度等方面居西部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使实训基地成为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劳动力转移和职教师资的培训基地,面向区域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服务基地,探索“教产相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基地。

4.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2008年参加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比赛,我院参赛的12名学生8人获奖,2010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15名学生13人获奖。总共17名学生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踊跃报名参加数控车、数控铣、Pro/E培训及取证考试。学生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参加实训学生的出勤率、纪律、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态度出现大转变,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肯学、想学转为爱学、好学。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实训教学质量尽一步提高。

七、下一步工作设想

历届数控技能大赛的试题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数控领域的关键技术,坚持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发展紧密结合,对数控类专业的发展和数控专门人才的培养起引领作用。因此,数控类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为重点,加大实训力度,以现代先进制造类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1.调整培养目标,加强基础知识、前沿知识的教学

数控类专业面向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熟悉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趋势,能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明确了培养目标后,人才培养方案地制定和新课程的开发都要围绕培养目标。

首先,要制定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课程、应用课程教学,精炼文化课程的教学。其次,要求不断开发、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如多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高速加工技术是现代数控加工发展的趋势,在对高硬度、高强度、易变形材料和几何形状复杂的薄壁件的高效加工时的优势尤为明显,而大部分选手没有多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和高速加工的概念,这反映出我们课程设置已滞后社会的需求。

2.打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界限,重组课程体系

四届数控大赛竞赛试题告诉我们,现有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的专业教材已远远落后数控技术发展,而适合数控加工技能实训、数控系统与原理、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等实训教材更是寥寥无几,严重脱离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数控技能大赛的检验,反映出我们的教学还没有摆脱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大赛中学生现场识图能力较差,一味的坐在座位上编程,操作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此今后的教学要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划分”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论述、推导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实践教学内容,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按专业模块划分课程,将理论完全融入到实践中,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实施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按课题过关制方法,把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讲义和教材。

3.进一步加强数控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规模,要有足够数量设备。数控类设备本身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是现代制造业的标志,实训基地数控类设备购置必须考虑到先进性、全面性、实用性。先进性主要指所选用的设备应代表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全面性指设备配置的全面性,即在配置时,应配备包含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立、卧式)、数控线切割及数控电火花等在内的几种常用数控设备,数控系统配置要适合企业及国内外数控系统的使用主流。实用性指数控设备配置应以生产型为主,适当考虑教学型机床,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考虑产教结合的开展。

4.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提倡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生产一线的零件加工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仿、借鉴和引伸的范例,也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的工艺分析的过程,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

其次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建设具有“产学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类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类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类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练掌握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这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数控专业教学中“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的问题,应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一是引进一部分长期从事数控机床产品开发及数控工艺编制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走出去”,有计划选派理论扎实的年轻教师在企业中实践和见习,重点放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学习。

 


上一条:“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师资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
下一条:数控工程学院网站全新上线!

关闭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 陕ICP备08104344号-3
地址:中国·咸阳·文汇西路12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3152027 (综合办)

航空工程学院
微信二维码